【建党百年】红歌赏析|感受音符上的红色经典-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

发布者:libman发布时间:2021-05-08动态浏览次数:349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奋斗不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一路披荆斩棘、奋力开拓,用行动谱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诗篇,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年,贵州大学图书馆将陆续推出20张“红歌专辑赏析”专栏,每周推出一张红歌专辑,共同感受音符上的“红色经典”历史,用音乐唱响爱国情、爱国心!

第一周

专辑名称:《冼星海:黄河颂》

专辑简介:此专辑是根据冼星海的艺术歌曲改编的管弦乐作品,包括三首大提琴与乐队、三首小提琴与乐队,一首钢琴与乐队,作品主题取材于抗战时期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曲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十分有歌唱性。本张专辑共包含七首单曲,分别为黄河颂、到敌人后方去夜半歌声二月里来黄河怨三八妇女节歌酸枣刺。以黄河象征祖国,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创作背景:

黄河颂《黄河大合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冼星海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第二周

专辑名称:《瞿维:洪湖赤卫队》

专辑简介:专辑收录了以《洪湖赤卫队幻想曲》为主的四部大型交响诗作品,分别是施咏康的《黄鹤的故事》、辛沪光的《嘎达梅林》、瞿维和王久芳的《红娘子》以及瞿维的《洪湖赤卫队》。其中《黄鹤的故事》讲述了劳动人们反抗压迫,《嘎达梅林》讲述了草原人民与封建蒙古王公和东北军阀进行斗争的勇气,《红娘子》讲述了女性在革命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洪湖赤卫队》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初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洪湖地区赤卫队及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反动派及湖霸进行斗争的传奇故事。音乐内容以叙事为主,规模宏大,旋律优美,具有中国民族韵味,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创作背景: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在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的领导下,带领湘鄂西军民,配合各地区革命斗争,为积蓄和发展中国革命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纪念这段充满传奇的革命时代,1963年应著名钢琴家顾圣婴约请,瞿维创作了钢琴曲《洪湖赤卫队》幻想曲,次年又改编成管弦乐曲,成为具有中国气派的交响乐作品。



  


第三周

专辑名称:《马可:陕北组曲》

专辑简介:马可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与音乐理论家,他创作的管弦乐《陕北组曲》是他影响比较大的纯器乐作品之一。作品很好地运用西洋交响音乐技法和体裁,同时大量采用陕北民间音乐素材来创作,特别是在乐队配置中加入了板胡等民族乐器,从而使作品富于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堪称民族器乐作品的经典之作。此专辑由八首作品构成,分别是不同少数民族音乐改编而来的管弦乐作品,分别为《陕北组曲》、《阿细跳月》、《舞貔貅》、《边塞舞曲》、《乡愁》、《货车》、《小放牛》、《瑶族舞曲》,风格迥异,旋律活泼生动,充满少数民族韵味。

创作背景:

1949年春马可应东北“鲁艺”音乐工作团之约而创作了《陕北组曲》,创作期间,他广泛钻研欧洲古典交响音乐名著,并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 选择了他所熟悉的题材——陕北的风光、生活风俗及历史演变。该作品原计划写成一部包含三首组曲的大型套曲,即第一,陕北人民愉快生活的情景;第二, 发生在陕北的战争及战争的最后胜利的事情;第三, 新中国建设下的陕北人民的生活。但他生前仅完成了其中的前两部分,而后来得到正式公演和出版的只是其第一首共两个乐章。这首组曲以十分简捷、审慎的多声手法, 将陕北的民间音调、中国的民族乐器如板胡、民间打击乐等与现代管弦乐很有分寸的结合在一起, 恰如其分地勾画了一幅富于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的交响音画。在这首作品中马可曾引用了许多陕北的民间音调如“信天游”《你妈妈打你》、《人人都说咱俩好》,民歌《刘志丹》、《剪剪花》、《推小车》(张鲁的民歌改编曲)等,并根据作品的艺术构思有机地将这些民间音调纳入到一个既对比鲜明、又情调一致的双乐章套曲结构中。这在当时特别是解放区的条件下, 是有一定创新意义的。



第四周

专辑名称:《〈长征〉交响曲》

专辑简介:《<长征>交响曲》的作曲家是我国著名钢琴家、音乐理论家丁善德先生,他用交响曲的形式刻画“红军长征”这一重大的历史题材。《长征交响曲》共分五乐章,分别为踏上征途、红军 各族人民的亲人、飞夺泸定桥、翻雪山 过草地、胜利会师,描述了从1934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长征,于1935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吴起镇的中国革命史上的艰苦岁月和光辉历程。音乐素材选用江西、广西、贵州、四川各地的民歌,作品结构庞大,语言丰富,十分受欢迎。

创作背景:

交响曲《长征》题材选自长征,是一首具有历史事件纪实性特征的作品,由20世纪非常有影响力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丁善德1962年完成的一部大型音乐作品。从开始酝酿到在谱纸上写完最后一个音符,前后花了三年多时间。交响曲《长征》是革命历史题材交响曲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它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两万五千里征途中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英雄主义气概,歌颂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


第五周

专辑名称:《红色娘子军(芭蕾)》

专辑简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在总理等中央领导的直接关注下诞生的,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在芭蕾艺术领域融合了中西文化。故事以中国革命历史为背景依托,舞剧讲述了从恶霸南霸天府中逃出来的丫鬟琼花,在红军党代表洪常青的帮助下,从一名苦大仇深的农村姑娘,逐渐转变成一名有着坚定的的娘子军战士的过程。此张专辑是上海芭蕾舞团管弦乐队于1992年上演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完整收录,作品共六个乐章,讲述抗战时期劳动妇女抵抗外来侵略,顽强抗争的英勇事迹,音乐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充满舞蹈性,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创作背景:

《红色娘子军》作为我国国内第一部具有民族特色的芭蕾舞剧作品为我国的芭蕾舞剧创作拉开了正式的帷幕由于《红色娘子军》立意革命题材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海南地区女战士艰苦革命的风貌因而该作品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也引起了无数观众的情感共鸣不同于之前的一些芭蕾舞剧作品《红色娘子军》除了选题深刻而有新意之外在其音乐创作方面更是一大突破。其音乐特征主要体现在音乐与剧情的关系,管弦类乐器的演奏,民族元素的加入,器乐合奏,革命歌曲的演绎五个方面。可以说,其极具张力的舞台音乐对后世芭蕾舞剧的音乐创作影响深远。


第六周

专辑名称:《白毛女》

专辑简介:白毛女起源于白毛仙姑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其因饱受旧社会的迫害而成为少白头,顾名思义被称作“白毛女”。这部19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创作的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白毛女》将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共产党的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文艺标志物,迅速风靡各个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一特殊时期创作的文艺作品成为瑰宝。

创作背景:

194252日,毛泽东在陕西延安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不是超阶级的,文艺要和工农兵群众结合。在同一个时期,延安的共产党人还发动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这使得延安的文艺工作者意识到要创作出一个全新的反映共产党的理念的艺术作品。1945年中共七大准备召开之际,当时苏联红军已经向德国反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曙光已经来临。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的一些艺术家在院长周扬的指示下,根据1940年流传在晋察冀边区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传说,加工改编出了歌剧《白毛女》。《白毛女》将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共产党的阶级斗争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解放区文艺标志物,迅速风靡各个解放区。


第七周

专辑名称:钢琴伴唱《红灯记》﹕殷承宗/李维康/耿其昌

专辑简介:钢琴伴唱《红灯记》创作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改编自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主题通过一盏红灯,贯串着从“二七”大罢工到抗日战争的革命斗争史实,也象征着工人阶级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终于取得最后胜利的辉煌事迹。

创作背景:

中国的钢琴音乐发展在1962年之后,由于政治原因,西方的音乐以及各种作品都不能正常演出。“文革”期间,钢琴被称作是“资产阶级的产物”“不能为革命服务”等之词。热爱钢琴、热爱音乐的殷承宗决心要挽救钢琴,他要让大家认可钢琴,让钢琴能为我们工农兵服务,于是就想到用钢琴为我们的革命歌曲伴奏,由于当时京剧《红灯记》很受大家欢迎,殷承宗萌发了用群众喜爱的京剧来创作钢琴伴唱《红灯记》的想法,于是这个“洋为中用”的艺术新作品——钢琴伴唱《红灯记》诞生了。


第八周

 专辑名称:《朱践耳:英雄的诗篇》

专辑简介:《英雄的诗篇》歌词选用毛泽东在红军长征途中所写的诗词,这六首诗词分别是六盘山、井冈山大柏地十六字令三首娄山关长征,根据交响曲结构选材安排。毛泽东的诗词具有大气磅礴的气势、深刻的哲理、丰富的想象力和风格绝殊的气质,《英雄的诗篇》同样具有相适应的气魄、深度和广度。这是一部将西方先进技法和浓郁的民族语言融为一体,具有现代中国气派的划时代的音乐杰作。朱践耳说,为真理而奋斗的意义并不在书写历史,而是弘扬一种为了真理向前进的奋斗精神,即使现在演出《英雄的诗篇》仍有积极意义。

 创作背景:

 在我国当代的作曲家中,朱践耳先生是中国专业音乐创作领域中最为杰出,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交响乐——大合唱《英雄的诗篇》(1959-1960)是朱践耳留学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曾为苏联国家电台收购,并在1962年的"上海之春"中引起轰动。这是一部将西方先进技法与浓郁的民族语言融为一体,具有现代中国气派的划时代的音乐杰作。



第九周

 专辑名称:盛宗亮:中国梦/南京,南京

专辑简介:本张专辑包括《中国梦》和《南京,南京》两首作品。盛宗亮深受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和戏剧音乐的影响并受益于中西方文化的双重启迪,他的音乐透射出中国音乐特有的抒情而明快的旋律,引人入胜,为世界瞩目,《中国梦》便是他极具影响力的作品。而《南京,南京》是对1937年在日本侵略者野蛮屠杀下遇难的南京人民的纪念,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描述这个悲剧,用琵琶来代表一个身临其境的受害者、见证者和幸存者,来讲述和控诉这一切。这是记述人类伟大精神的一部作品,表现出南京人民的不屈精神!

创作背景:

193712月,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遭到日本侵略者最野蛮的大屠杀,这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最残酷、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几周内,日军洗劫了古老的南京城,他们烧杀奸淫,屠戮30多万中国平民!为纪念当年南京受难者,正义与人道一定会赢得胜利。作为一位有着世界影响的中国作曲家,盛宗亮始终将中国题材作为自己音乐主题的选择,并使自己的音乐融入到世界的宏观之中,创作了《南京!南京!》乐队与琵琶而作的挽歌,《中国梦》-管弦乐等优秀作品。




第十周

专辑名称:王云阶:第二交响曲 抗日战争

专辑简介:王云阶的《第二交响曲:抗日战争》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这张专辑共包含四个乐章:抗战、回忆、到敌人后方去以及欢庆胜利。其中加入了民族传统音乐中的特征音调,生动的表现了中华儿女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殊死抵抗侵略的英勇场景,成为了一代“红色经典”之作。另一个作品《新疆民歌主题随想曲》则表现了中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作为华夏儿女的一部分,努力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愿望,展现了祖国的繁荣和统一。

创作背景:

1957年—1962年间,交响乐创作呈现出更为活跃的局面,这个时期的交响乐创作,革命历史题材有所增加,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作曲家王云阶创作里《第二交响曲 --抗日战争》应运而生,采用革命历史歌曲作为各乐章的主题或素材,突出了主旋律的主旨和质朴的情感,成为一部雅俗共赏的交响曲。在交响乐的民族化和通俗化方面作了贡献。

第十一周

专辑名称:朱践耳作品集之一

专辑简介:朱践耳于1861年创作《第一交响曲》,这部恢弘巨作历时八年,他殚精竭力,精益求精。这部作品的问世确立了他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第一乐章展现了一幅震撼人心的悲惨画面,像痛彻心肺的呼号, 像阴森不祥的凶兆, 立即将我们带入了令人惊然的悲剧气氛之中;第二乐章绘制了一幅音乐漫画,这里虽有绘声绘色的嘻怒笑骂, 但在冷潮热讽之间, 却显露出一股梦魔般的恐怖气氛;第三乐章是一曲沉痛的悲歌, 刻画人类心灵殷红的创伤。第二乐章绘制了一幅音乐漫画,这里虽有绘声绘色的嘻怒笑骂, 但在冷潮热讽之间, 却显露出一股梦魔般的恐怖气氛;第三乐章是一曲沉痛的悲歌, 刻画人类心灵殷红的创伤。

创作背景:

朱践耳的作品扎根于中国传统音乐同时结合了二十世纪西方序列技法他的序列技法与勋伯格不同是自由序列音乐同时选择带有五声性的序列主题他的实践可被视为中国作曲家探索民族化新音乐的有效尝试朱践耳《第一交响曲》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作为一个历史的亲身经历者朱践耳对于历史时代中的悲剧有着深刻的感触。在“文化大革命”过后他将自己对于十年动乱的反思以交响语言写成了《第一交响曲》。这部作品在中国交响乐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朱践耳的交响音乐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为中国交响音乐的创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十二周

专辑名称:黄河协奏曲

专辑简介:《黄河钢琴协奏曲》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这首作品具有很深刻的内涵,也饱含着时代的激情,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民族魂”在里面,因此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普通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内涵。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刻画了船工们同殊死搏斗的情景;第二乐章《黄河颂》的结尾部分由铜管奏出的动机,象征着觉醒的中华民族已屹立在世界东方;第三乐章《黄河愤》表现了敌寇对祖国河山的践踏,也表现出黄河滚滚的怒涛和中华民族满腔的悲愤;第四乐章《保卫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献身精神。在乐曲结束前,乐曲巧妙的把《保卫黄河》、《东方红》和《》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的反战争的有机联系,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才能赢得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

创作背景:

《黄河钢琴协奏曲》是以《黄河大合唱》为蓝本而改编的,《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4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作品引起里巨大反响,不久便传遍里中华大地,196810月,殷承宗有里改编作品的想法,随后经过中央领导指示,《黄河钢琴协奏曲》创作组于19692月成立,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四人负责执笔,杜鸣心,许裴星等参与了创作,从1969 8-12月,在完成了酝酿方案,体验生活,群众集体讨论以及对第一稿修正的认同之后,紧张的创作随即展开,经过不懈努力1970年元日由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在北京首演 。只有充分了解历史背景才能够获知作品创作的艰辛历程,以及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爱国激情。



第十三周

专辑名称:龚国泰:沙家浜(管弦乐精选)

专辑简介:《沙家浜》是革命现代京剧剧目,1968年被确定为八部革命样板戏之一。该剧讲述了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新四军伤病员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日伪武装的故事。其中最为精彩是《沙家浜》中的《智斗》一节,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之间从各自的性格、各自的利益、各自的处境出发的勾心斗角,使正面角色与反面角色在一个暂时排除了简单的政治价值判断的语境中展开生动的智力对垒。刁德一的狡猾多疑、阿庆嫂的虚与周旋、胡传魁的“江湖义气”,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算盘。敌我双方的三个人物在智力、勇气、情感获得了多样化的表现的样板戏片段,让现众欣赏到了英雄的智,而不是再次确证英雄居高临下、理所当然的身份价值。

创作背景:

音乐《沙家浜》是中央交响乐团根据现代京剧《沙家浜》改编而成。在当时,它的意义不仅仅是用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丰富了舞台,更在于它响应了毛主席所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口号。交响乐《沙家浜》保留了京剧《沙家浜》中几乎所有正面人物的唱腔,而在《序曲》、《坚持》、《奔袭》、《胜利》等乐章中,曲作者还创作了大量交响合唱段落,使整个作品不但具有京剧的韵味,还颇具恢宏的艺术感染力。经过创作和演出人员不懈的努力,一部由西洋管弦乐队、京剧锣鼓四大件和从美声唱法改行而来的京剧演员所演绎的交响音乐《沙家浜》终于问世了。包括交响音乐沙家浜在内的一批“文革”时期的文艺作


品,由于种种的因素而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痕迹。


第十四周

专辑名称:施咏康:第一交响乐 / 圆号协奏曲 <<纪念>>

专辑简介:本张专辑包含施咏康的《第一交响乐》和《纪念》两首作品,其中《第一交响乐》共包含四个乐章,序曲——黎明、武装起义、哀悼和井冈山,描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起义以及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场景,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方向;而《纪念》是为纪念革命先烈殷夫而作,殷夫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革命诗人,他的诗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在殷夫遇害后,施咏康创作了《纪念》,改作品不仅表现了一种对革命先烈的悼念、更表现出人民的愤怒和压抑的情绪。

创作背景:

《第一交响乐》是一部管弦乐作品,这部作品创作于1959年春天,是为庆祝建国十周年创作的系列交响乐作品之一,按革命历史时期,共包含了四个乐章(即序曲-曙光、快板-武装起义、慢板-悼念、终曲-井冈山),精彩演绎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走向胜利的过程。圆号协奏曲是作曲家施咏康去江西革命根据地生活时,获得灵感,在圆号家韩铣光的邀请下,于1961-1962年初创作的。这是一部单乐器的管弦乐作品。


第十五周

专辑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专辑简介:这张专辑中包含了14首作品。其中《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国际歌》曾是的会歌,在世界各国中都有着非凡的国际影响。《东方红》《我的祖国》《南泥湾》等作品,每一首都激情澎湃,令人斗志昂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为了获得自由而做出的巨大努力,同时也表达出人民对于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祝愿。

创作背景:

《义勇军进行曲》最早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1934年秋,田汉为该片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1935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当时,聂耳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并承诺到日本以后,尽快寄回歌稿。聂耳在收到歌词后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19354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曲谱的定稿,并在四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第十六周

专辑名称:龚国泰:杜鹃山-京剧交响组曲

专辑简介:《杜鹃山》讲述的是党从井冈山派柯湘到湘赣边界的杜鹃山领导一支农民自卫军。途中柯湘被捕,恰巧被自卫军营救。自此,柯湘担任了自卫军的党代表。她宣传党的阶级政策,团结群众,不断扩大武装。而自卫军也不堪和土豪劣绅疯狂迫害和血腥屠杀,组成“红军铁血队”,举起革命义旗,在共产党领导正确的革命道路。最后,在红军的配合下,消灭了当地的地主武装,高举无产阶级革命红旗,奔向革命圣地——井冈山。这部作品反映出在正确指导下,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反动派最终走向胜利。

创作背景:

京剧交响化的文艺始于京剧革命前夕。如要在京剧领域产生突破性的进展,光依靠话剧界和京剧界是不够的,需要调动西洋乐界的力量。《杜鹃山》从音乐出发,对传统戏台本和唱腔进行了改造,从而使样板戏形成全新的,但又保留传统韵味的文学、作曲和演唱的法则。《杜鹃山》最终并未成为一齣西洋歌剧,而是以京剧为基础,实现了西洋歌剧的戏曲化。上海京剧院作曲家龚国泰提到京剧配西洋乐器不是简单的11的混合,这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创造,参与“样板戏”音乐创作中,与同仁们一道积极探索,在他参与的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龙江颂》、《杜鹃山》、《盘石湾》等“样板戏”的作曲和配器中,既保持了传统京剧音乐浓郁的风格,又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发展。



第十七周

专辑名称:龚国泰:海港(管弦乐精选)

专辑简介:这部作品产生于"文革",主要讲述了装卸队党支部书记方海珍领导工人找出暗藏的阶级敌人,并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它的主旨在于表现码头工人阶级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社会主义多作贡献的精神,同时贯穿了对青年工人的培养和教育。其中激烈的阶级斗争描写反映了当时高涨的革命热情,以及敌我斗争的复杂性。

创作背景:

龚国泰,作曲家、指挥家,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作曲艺术,文化大革命期间,协助于会泳编写样板戏的管弦乐总谱。现代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海港》、《龙江颂》、《杜鹃山》、《磐石湾》,是用中西混合乐队成功伴奏的范例,将京剧配西洋乐器这一非常经典的配器法推广开来。



第十八周

专辑名称:龚国泰:奇袭白虎团(管弦乐精选)

专辑简介:奇袭白虎团是抗美援朝中的故事。1953年,美国侵略者及李承晚政权,企图利用停战谈判拖延时间,拼凑残兵数万,在金城以南集结,以王牌军“白虎团”为主力,向我方猖狂进攻,妄图实现其“北进计划”。为了揭穿美帝国主义的和谈骗局,坚决粉碎敌人的进攻,我志愿军决定在金城发起大反击。中国志愿军组成穿插支队,发起金城战役,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勇猛迅速,机动灵活,独立作战,3个多小时穿插前进9千米,进行大小战斗11次,直插南朝鲜军防御核心,歼灭白虎团团部,打乱了南朝鲜军防御体系,对西集团顺利完成战役第一步任务起了关键性作用。

创作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抗美援朝战斗英雄杨育才带领尖刀班深入敌后,出奇制胜,歼灭“白虎团”团部的事迹为素材创作的京剧现代戏《奇袭白虎团》风靡全国,把军事动作、舞蹈元素融入京剧身段之中,成就了新编京剧独一无二的武戏主打,成为永不磨灭的一代经典。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此时刻,让我们一起回顾这部炮火中诞生的红色经典是如何炼成的。奇袭白虎团是特种战史上的奇迹,炮火中诞生的红色经典。



第十九周

专辑名称:'黄河' 大合唱和 '黄河' 钢琴协奏曲

专辑简介:《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黄河’钢琴协奏曲具有很深刻的内涵,也饱含着时代的激情,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民族魂”在里面,因此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普通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内涵。

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诞生于硝烟四起的抗日战争时期,作词光未然(1913-2002),作曲冼星海(1905-1945)。“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在上海一次群众聚会上,冼星海和光未然第一次见面。1939年,在一次军行中,光未然坠马折臂,就近送延安医治,再一次与冼星海相遇,冼星海用了6天的时间,带病坚持写作,完成了这部旷世经典。

1945年,冼星海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把《黄河大合唱》的简谱手稿重新加工、修订、加上序曲,写成里五线谱的《黄河大合唱》。




第二十周

专辑名称:沂蒙颂(管弦乐精选)

专辑简介:《沂蒙颂》是一部四场,该剧以1947年沂蒙老区的拥军故事为题材,主要讲述了英嫂和乡亲们为了掩护受伤将方军排长方铁军,即使被打的遍体鳞伤也坚贞不屈,甚至为了救子弟兵甘愿牺牲自己的孩子,而武功团最终将敌人全歼,营救了乡亲。我们所熟知的英嫂用自己的乳汁救治奄奄一息的伤员正是出自此处。共产党为了人民的解放而不懈奋斗,人民同时也用户共产党,这部作品是军民鱼水情的最好象征。

创作背景:

《沂蒙颂》是文革混乱时期少有的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红色著作,是根据《红嫂》改编成的芭蕾舞剧,在解放战争年代,类似红嫂的妇女成百上千,在贫困的老解放区,家家都是医院,个个都是护士,对人民子弟兵她们都倾注了自己真诚的爱心,付出悉心的照料。通过英嫂这一人物形象讴歌战争时期广大中国普通女性的一个聚焦点,反映里非常时期军民鱼水之情的崇高精神!沂蒙颂音乐和舞蹈都来自民间素材,富于乡土风味。


网站地图